【Essay】关于我与我的博客的二三事
"是的,我又又又捡起了我的博客站点了——写在我,李问道的新版博客建立之时候。"
【1】
"博客" 是一个舶来词,同样也是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衍变出来的混生词。
博客起源于英文的“web log”,即网络日志。互联网的内容便是依靠早期的使用者通过搭建自己的不同站点丰富起来的。其中,那些建立个人网站,在自己的网站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写写文章的站点,便是“web log”。语言的演变就是那么神奇,有人觉得“web log”太正式了,于是通过巧妙地挪了一个字母,把网络日志叫成了“we blog”,直接从“web”变成“we”,从一个宏观的词变成了亲切的第一人称“我们”,然后“we blog” 就这么流行起来,最后又精简成了一个词“blog”,音译到国内,便变成了“博客”。
我是一个受益于互联网的人。虽然我小时候最频繁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已经是2010年前后,但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兴起,国内主流的搜索引擎还没沦落到现在这样的境地,BBS等社群依然是互联网内容的主要提供者,只要有一个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我几乎能找到任何对我来说有价值的东西。不过那时的我并不是特别关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本身,小屁孩么,只想玩游戏。于是我在各种BBS和个人博客站里找游戏攻略和游戏资源。唉,真是一段令人怀念的时光。
真正让我对技术产生兴趣的,嗯,也是游戏,是一个我至今都愿意玩的,在我的小叔叔眼里是小屁孩才玩的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我的印象里,我的世界这个游戏在12年后就非常火了。但是一个人玩玩久了非常无聊,于是就想和别人联机。然后我就去搜联机教程,去搜如何自建一个服务器。当时的社群里有很多精品的教程文章,我印象里最深的是一个用动漫小人做示例图,直接给我们讲解服务器相关原理的帖子。得益于这些文章,当时还是蠢蠢中二少年的我逐渐了解了计算机世界,脑子里有了关于计算机以及计网的模糊概念,什么内网穿透,什么是公网,什么是DHCP,新世界的大门在我面前展开,我对于计算机技术逐渐有了兴趣。
不过那时的我并没有想到要走技术的道路。那时的我只想当个作家,故而对于计算机只是当作一个爱好,写写啥呗的脚本语言当当脚本小子。平日里做的事情大概便是和我的小伙伴们把我班里的同学写进我们的小说里,中二病犯了大喊“一代文人,威武不屈”,感觉来了就伤春悲秋。往事不堪——倒也不能说往事不堪回首,至少我很乐意接纳当初天真可爱的自己。以前的我,肤色是黑的,切开还是白的;现在的我,肤色是黑的,切开却是灰的。在时间的长河里行走,总是会被流水冲刷掉一些东西。偶尔我也会怀念那段只需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郁郁的日子。
后来的我逐渐大了,我突然发现用笔杆子只能解释世界,却无法改变世界。文章写得再好,却不能在物质上改善我所喜欢的脚下的这片土地。于是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没有继续选择文科,而是毅然选择了计算机相关的地理信息科学。
【2】
比较神奇的是,也许是得益于我从小混迹于BBS、个人博客以及早年的贴吧(那个时候的贴吧质量是真的高,有很多长篇的图文帖),加上我一直保留着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关注,我发现从文转理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我都学得非常轻松。大学四年下来,让我头疼的几门课应该只有高数、数理统计、大物这一类大课以及我不太擅长的和画图相挂钩的课程。我想我应该感谢那些在互联网上长期无私奉献的素昧平生者,如果不是他们写了那么多文章分享他们的知识,我想应该就没有如今的我。
这种精神是真正的互联网精神。我不敢说我是受这种精神感召的继承者,只能说曾经有人为我打伞,因此我想让更多人不被风吹雨淋。于是在大学期间我也零零散散地写了一些技术文章,偶尔会在已经没落的论坛与贴吧里回帖,尝试帮到一些人。但是我很懒——非常抱歉,DOTA2和一些单机游戏实在是太好玩了——所以也不高产,一堆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里,这个平台三四篇,那个地方八九篇,只能说七零八落得也许哪天自己都忘了。
于是,现在的我就想重新捡起我的博客站点了。
【3】
说来惭愧,其实高中的时候我就尝试过建自己的博客站点。那个时候是看到别人的博文,推荐用 Github Pages 搭建自己的博客站点。于是我就那么做了。当时建完后我还高兴地给我当时的同桌蓝莓发了我的个人博客站点——然后,我又摆了,十几年没更新那个站点。
到了大学后,我疯狂地汲取着各种我感兴趣的知识。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让我用手头的电脑编写代码去验证我的想法。那个时候我回归原始,重新用最本质(笑了)的前端三大基础重写了我的个人博客站点。但是过一段时间,操蛋的,我又把我的站点忘了。真是笑死人。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在看 Simon Marlow大神的《Haskell 并行与并发编程》,于是我就到他的博客站点上找相关的资料。点进去一看,突然想起来我有一个博客站点。看了一眼 Simon 大神的博客站点,觉得他的网站一点也不花里胡哨,信息密度高,简直是我梦中情站,于是——我把这个站点的模样记在了心里,更新是不可能更新的,因为很累。
所以,我的博客站点被我遗忘了很久很久 :) ,直到最近我才突然心血来潮,在上周周末用 Next.js + Mdx 重写了一个,并且计划把我过去的大部分文章迁移过来。现在,你可以在 leewendao.otterstack.cn 上看到它。目前它部署在 Github Pages 上,有时候可能打不开。因为国内备案太麻烦,我暂时没啥精力去折腾,并且租服务器也要钱 :( 等到时候得空了再说吧。
【4】
其实在过去的五六年里,在很多次看到别人的博客时,我都有考虑过是否要重写自己的博客。但看了看他们用的博客框架的文档,要么觉得不够自由自定义程度低,要么觉得花里胡哨二次元味太浓了,要么不喜欢博客框架的技术栈。因此在我这一版的博客里,我选用的技术栈是 Next.js + MDX,因为我有这样的需求:
- 支持 Markdown,并且应该允许支持除了 Github Markdown Favour 以外标准的 Markdown 方言。因为我平常使用 Markdown 进行协作,并且偶尔会使用其他规范的 Markdown。
- 应该支持SSG。因为我要考虑到我没钱租服务器的时候,最好能够白嫖别人的静态站点部署服务。
- 应该能让我高度自定义我的博客内容,我应该几乎从零开始搭积木,因此pass了一堆现有的博客模板。
- 开发上,能让我用我喜欢的语言以及编码风格进行编码,它应该是支持函数式的范式的。
- 我能够比较方便的上传我的文章,而不需要有太多修改。
目前,我的博客站非常简单粗暴~因为我不想折腾太多,只想像 Simon Marlow 那样做一个内容的汇总站:
它主要分为三块内容:主页(Home)、我的写作产出(Writings)以及准备放其他资源产出(例如我写的啥啥程序、做的PPT等)的 Works。
其中,Writings 又分为五类文章:技术学术相关的博客日志(Blog)、我个人的随笔杂文(Essay)、我的个人翻译内容(Translation)以及偶尔我会写的虚构的小说(Story):
目前站点内容只有这么一点。有很多应该有的功能,例如RSS、文章阅读时的目录、Footer等都还没有。Works 里的相关内容现在还没有。还有许多我以前写的文章还没搬过来,我的计划是大概十月左右筛选一遍后完成我的搬移计划。唉,希望接下来的我能保持这个站点的更新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