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三思而后行 Deliberate Once
"本文是对 Anthropic 的 How to Build Effective Agents 一文的翻译,大部分内容来自于 LLM ,个人做了一些删改与润色。"
本文是对 Nate Soares 的博文 Deliberate Once 的个人翻译。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
本文或许可以换另一个标题:如何避免自己瞎想。
我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类似下面的问题:
好吧,我完全认同"尽力而为"(作者先前的一篇博文) 这个理念,但具体该如何真正投入呢?
当我审视现有的选择时,似乎每个选项都不够完美。我可以选择看似最佳的那个,但之后又会不断自我怀疑,总想着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目前我正在尝试 攻读博士学位/运营初创公司/挣钱行善(earning to give,指从事高薪职业而后将大部分薪水捐赠给慈善机构)/为某家慈善机构工作,却总在纠结是否应该 转到其他专业/继续运营创业公司/投身慈善/换一家机构工作,始终无法获得笃定的信念或决心。
你们究竟是如何做到全心投入当下事业的?
我的解决方案相当简单: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deliberate once),之后除非获得足以让你改变原定决策的新信息,否则不要再去瞎想。
当你面临重大决策时,不妨留出专门时间进行深度思考。
先向你信任的人寻求你可能会忽略的显而易见的建议(obvious advice)并付诸实践,这样你可以得到一些必要的前置信息。
而后,你可以设置一个5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限,在限定的时间里,先在构思解决方案前结合你得到的前置信息去厘清问题的本质,想清楚各种你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性。其中,你需要重点识别其中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的关键决策点,并找出你即将做出的关键决策中可能缺少的关键性信息,然后在你计划的行动列表里加入类似"进行具体的实验验证"这样的步骤。
你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模型:你需要先尝试估计每项行动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概率,评估不同结果对你而言的价值权重,进行期望值计算后,你的计算结果能够更新你的直觉,最后抛开你预估的数值(因为它并不精确)依靠更新后的直觉进行决策。以此类推推进决策流程。 同样,无论你的"认真思考"过程是怎样的,都要认真走完整个过程,然后基于目前掌握的信息(当然,你必须要考虑到信息必然会是不完整),选出最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策后便去执行。接下来,除非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真正能改变你判断的新信息,否则不要再反复瞎想。
如果你做对了,除非遇到新的情况(evidence)或得到了新的信息,否则没必要重新纠结应该做什么。当你确实遇到了新情况时,再重新考虑——或者更好的做法是,把新发现代入你第一次深度思考时建立的模型中,而不用重新做所有工作。认真思考的意义之一本来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灵活的模型(当然,新情况和实际经历也会让你不断更新这个模型)。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总是想着"我做的对吗?",结果什么事都做不好。我觉得这种"我做的对吗?"的想法可以分为以下需要区别对待的三类:
第一种是"我心里没底",我称之为**"不敢下决心(commitment-aversion thoughts)"**。这种想法的特点是:不管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反正就是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没信心。前文所述的种种建议主要就是为了让你摆脱这种"我还是不确定"的状态的。不过,你要把这种"不敢下决心"的想法和后文提到的另外两种想法区分开来。
第二种是"我发现我搞错了",我称之为**"停止信号(abort notices)"**。比如你决定读经济学博士,结果三个月后发现自己一直提不起劲,进展很慢;或者你在硅谷的朋友告诉你现在程序员工资有多高,这时候你想"要是六个月前知道就好了,现在要不要改变决定";又或者你读到一篇讲认知偏见的文章,发现这个偏见影响了你的判断,觉得"如果没有这个偏见,我可能会做别的选择"。处理这种停止信号很简单:别压着不管,该改就改,该重新深入思考就重新思考。这时候特别要小心沉没成本的陷阱。
第三种是"感觉哪里不对,但说不上来"这类想法,我叫它**"困惑信号(confusing pings)"**。这种想法很重要,但容易和"不敢下决心"搞混。千万别为了消除犹豫而忽视了真正的困惑。重视这种困惑提醒是理性思考的基本功。如果内心深处对现在做的事情有种说不清的担忧,不要视而不见,要仔细琢磨。给自己留条后路,问问自己:**有什么想法我不敢想?有什么选择我不敢考虑?**再问问:"如果两年后我改变了人生轨迹,回头看现在,会觉得自己漏掉了什么?"人的思考本来就不完美,这种困惑提醒有时候是发现思维盲点的唯一机会。我的体会是,处理这种困惑提醒(学会说清楚自己说不清楚的担忧)需要练习,但很值得。
我目前的理解是,**"我做的对吗?"**这种想法通常来自两个地方:要么内心觉得自己的思考过程有问题,有偏见或者不靠谱;要么就是面对不确定性时心里不踏实。基于这个理解,我建议用两个办法来处理"不敢下决心"的想法。第一,把它们当作可能的困惑信号来对待:仔细分析,看看能提取出什么有用信息,比如"我是不是忽略了某个因素"或"我是不是对某个问题不够重视"。第二,学会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淡定,建立一套自己信得过的思考方法。
在不确定中做事是常态,没有例外。不管你多么认真思考,思考过程肯定有缺陷和偏见,肯定会漏掉一些考虑,忽略一些信息。预测行动的后果很难,你得不到完美答案。但有些答案确实比其他答案好,你可以建立一个选择行动的流程,让自己相信已经在现有条件下尽力了。
当你开始一个新行动,又开始怀疑是否做对了,关键问题不是"我当时的想法完全没偏见吗"也不是"我找到了最完美的选择吗"。真正的问题是 "我现在比当时更有能力做出好的选择吗" 或者 "这次重新选择,能比上次做得明显更好,好到值得重新花时间思考吗"。
只有能改变你深入思考后选择的信息,才是真正有用的信息。不管你有多不确定,这都成立。认真想一次,选出最好的行动,然后在遇到真正会改变想法的新情况之前,别再纠结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从内心理解了这一点,而且你觉得我以前的建议对你有帮助,那我觉得用这种心态,你就不会一直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好好思考一次,然后在遇到会改变答案的新信息前,别再瞎想了。
【END】